b体育随着2025年上海浪琴环球马术冠军赛在上海圆满落幕,上海那段尘封已久的赛马辉煌历史,再次被揭开神秘面纱。百余年前赛场上人马鼎沸的喧嚣,仿佛穿越时空的回响,再度在申城上空激荡,重现往昔的荣耀与激情。
如今的上海人民广场和人民公园一带,曾是公共租界的跑马厅。1845年11月29日,上海道台与英国总领事签订了第一次地皮章程,上海的租界由此诞生。三年后,英租界开始筹建上海第一个赛马场。1850年,由英侨霍格等五人组成的跑马总会开始管理经营该赛马场。1855年,跑马总会又在今浙江中路至西藏中路一带取得了地契b体育,建成了第二个赛马场。1861年5月,跑马总会卖掉第二个赛马场后,看中了与原场址仅一河之隔的大片农田(即今人民公园、人民广场一带)。1862年,第三个跑马场开始经营,这就是中外闻名的“上海跑马厅”。
从1863年至1919年,上海的赛马活动每年举行两次,春季赛马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秋季赛马于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每次持续三天。1920年后,赛马活动增加了预赛,有时也在周末或节日举行。
在上海体育博物馆内还珍藏有多幅上海赛马会丝质赛程公告。公告详细记录了赛事日程,比赛项目包括挑战者杯、家园杯、扬子杯和香港杯等多项赛事,吸引了数十匹赛马参赛。公告中不仅详细记录了每匹赛马的身高、体重和名称,还按马种进行了分类。这应该算是最早期的马报了。
1908年,澄衷中学创办人叶澄衷之子叶贻铨欲加入跑马总会,却遭拒绝。于是,他发奋自建跑马场,集资购地千亩,办起了江湾跑马场,场内设有三个跑道。然而,由于地处郊区,加上经营不善,江湾跑马场刚开场不久便入不敷出。到1911年,只得请万国体育会来管理,成为一个中外合资的赛马场,后更名为“万国体育场”。他们按照西方的管理办法,训练马匹、培训骑师,并通过大做广告、增加噱头(如赛马时安排飞船表演、请洋骑师越障碍、为市区观众提供接送服务等)来吸引观众,生意逐渐好转。
1926年,上海的帮会头目范回春与张啸林等人在引翔乡羌字圩又建立了一家跑马场,但营业情况一直不佳。到上世纪三十年代,该跑马场一度停顿,最终在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关闭。
最早出现在上海赛马场上的骑手均为租界的洋人。各大洋行都养有马匹b体育,他们按照英国的赛马方式,在跑道上进行竞速比赛。到了二十世纪,中国骑师逐渐增多,其中最著名的是上海人李大星。他体质良好,熟悉马的特性,凭借精湛的骑术成为全国闻名的骑师。1932年春季的公开赛中,李大星骑乘李律阁的名马“津八十”,在最短距离且参赛马匹最多(30匹马)的竞赛中率先冲刺到达终点。1933年,他在上海跑马厅举办的中外公开金鼎赛中一举夺冠,并赢得了用70两黄金制成的金鼎。
骑马越障碍是当时观众最喜爱的项目之一,当时被称为“跳浜”。这一项目运动强度大、场地活动范围广、所需时间长,通常被安排在赛马的最后作为压轴节目。在赛马场生意清淡时,增加这类节目可以有效吸引观众。
马球运动也是随着赛马场的兴起而逐渐兴旺起来的b体育。在赛马结束后,打一场马球颇受观众欢迎。上世纪二十年代b体育,出现了江湾马球队与跑马厅马球队。1935年旧中国第六届全运会在上海召开时,还曾组织过马球队表演。
赛马场的兴起也推动了马术运动的发展。上世纪二十年代前后,在虹桥及大西路(今延安西路)一带,不仅洋人的别墅设有马房,还出现了多处骑马学校。其中,哥伦比亚骑马学校建有室内骑马训练房,并设有小看台。这些学校教授骑马的基本知识,进行基础训练,并开展越障碍和打马球等项目,吸引了众多华人前来学习。
跑马厅不仅有外圈跑道和看台,还设有内圈跑道和中间的体育场。这里曾是东亚地区规模最大的户外运动场。1850年,第一个赛马场建成后,场内便同时开展足球、抛球等运动,因此也被称为“抛球场”。1860年,第二个赛马场被收购后,改建为公共运动场,辟有板球场、抛球场等。
1862年,跑马厅建成后,除了外圈草地跑马道外,中间的430亩土地被建成了一个综合性的体育场。其中设有9个洞的高尔夫球场,占地约300余亩;东南角设有棒球场,此外还有足球场、板球场、草地滚球场、草地网球场等。在非赛马时期,草地跑马道还会分块租给各团体,作为临时草地网球场使用b体育。1892年春,西侨查理·麦尼成立了游泳总会,集资在跑马厅建成了上海第一个游泳池。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8月27日,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正式接管跑马厅,将其及公共体育场的土地全部收归国有。
南部被改建为人民广场,北部被改建为人民公园。1954年,跑马厅的建筑物也全部由政府接收,看台被改建为图书馆和体育宫。如今的人民广场和人民公园,不仅有博物馆、大剧院、城市规划展示馆等公共设施,还有众多餐厅和商场,更是城市重要的交通枢纽。上海跑马厅以及西方公共体育场,都已成为历史。